你的位置:首 页 > 教学专栏 > 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 正文

二、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来源:教务处    发布时间:2017-04-12 18:04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2017年4月

   为全面提高我省公安教育训练能力和警务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增强我省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更有力地服务国家安全稳定战略和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办发〔2015〕17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甘肃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结合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办学实际,制订甘肃警察职业学院(以下简称“警院”)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一、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建设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必要性

1、是服务国家安全战略、维护西北边疆稳定的特殊需要。甘肃地处祖国西北内陆,具有“坐中联六”(连接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陕西、四川)的特殊区位,自古以来就是拱卫中原、护翼宁青、保疆援藏的战略重地,是内地通往新疆的唯一陆路通道和通往西藏、青海的主要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和黄金地带,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着连接东西的重要作用。同时,甘肃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省份。特殊的区位和省情,决定了甘肃是巩固国家安全、保持边疆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的前沿阵地和战略屏障。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公安高等职业学院,承担着为全省公安机关乃至西北地区培养后备警务人才的重大使命,迫切需要优质公安高等教育为公安工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把警院建设成为优质高等公安职业院校,培养更高层次和能力的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是服务国家安全战略的当务之急,是完成艰巨历史使命和重大政治任务、维护西北地区稳定的特殊需要。

2是适应甘肃面临治安形势、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迫切需要。甘肃属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深入实施,甘肃作为国家定位的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对外交流合作活动不断增多,始终面临着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甘肃公安机关担负的任务日益繁重,对公安队伍素质能力的要求不断增加。

把警院建设成为优质高等公安职业院校,培养优质高素质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是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全力维护甘肃社会治安稳定、保障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3、是建设高素质本土化警察队伍、提升甘肃公安工作水平的现实需要。2014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8次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建立健全不同于其他公务员的人民警察招录培养机制,提高公安院校毕业生入警比例,确保公安院校毕业生成为公安队伍补充警力的主要渠道。在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制度改革中,警院首当其冲、责无旁贷,居于最前沿。

“立足本地、自主培养”是解决甘肃公安优质人才需求的主要途径。甘肃地处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4.39%,“老少边山穷”齐全,经济欠发达,生活条件艰苦,薪酬待遇较低,引进人才十分困难。甘肃公安工作所需要的优质专门人才,必须立足本地,自主培养。现有公安占总人口的比例为万分之10.76,低于全国万分之12.3的平均数。现有公安民警具有专科学历以上的只占民警总数的66%,其中全日制学历的公安民警比例仅为4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现有民警的主体是非公安专业和非全日制学历的民警,有的虽然工作多年,但缺少应有的公安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难以适应岗位的要求。同时,大数据时代严峻的犯罪形势对甘肃公安民警的超前研判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警院建设成为优质高等公安职业院校,培养更多对家乡有深厚感情、基层公安机关留得住、用得好、职业认同度高的优质专门人才,是解决“引不进、留不住”人才问题、全面提升甘肃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

(二)建设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可行性

甘肃公安教育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1949年9月,创办了甘肃人民公安学校。1978年9月,恢复建立了甘肃省公安学校。1980年9月,更名为甘肃省人民警察学校。2001年7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大专层次的高职学院。办学67年来,先后为全省各级公安、司法、安全、保卫等部门培养输送了1.5万余名专业人才,累计培训在职公安民警5万余人次,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办学经验,被誉为“陇原卫士的摇篮”,已经成为全省公安实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在职民警培训基地。学院办学成就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从激情岁月的艰苦创业,到改革开放的重焕生机,再到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发展;从干部培训到学历教育,从中专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从以学历教育为主到学历教育与在职公安民警培训并举并重,一步步实现了跨越发展的历史性嬗变。2016年,学院又迎来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一座占地1913亩、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实战实训场地17.7万平方米的新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甘肃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为开创甘肃公安新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甘肃公安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牌意义。

1、已具备优质公安高等职业院校乃至本科院校的基本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210名,同时年均培训在职公安民警5000人次。

——学科与专业。现开设刑事侦查、治安管理、经济犯罪侦查、交通管理、禁毒、刑事科学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司法警务、警犬技术、特警、国内安全保卫等11个公安司法类专业和信息安全管理、安全防范技术、民航空中安全保卫、网络舆情监测、心理咨询、社区矫正等6个非公安专业,涵盖了法学和工学两大学科门类。刑事侦查、刑事科学技术和治安管理三个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治安管理、交通管理两个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治安管理专业还是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培育点。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86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19人(其中正高职称2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114人(博士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07%;“双师型”教师17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24%。聘任公安机关兼职教官、驻校教官94人,聘任高校兼职教师15人。同时与上海警察学院、江苏警官学院、湖南警察学院等建立了长期师资合作交流关系。治安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警务技能教学团队分别被授予省级教学团队称号。11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全国公安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全国公安模范教育训练工作者、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甘肃省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能手等。

——教学与科研水平。2010年,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现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治安管理》、《公安应用写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思政精品课)和《治安管理》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1人次分别获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3项课题获得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和省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

2012年以来,主编出版教材24部、专著4部;承担或完成公安部、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公安厅等部门立项的各类研究课题49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公开期刊上发表论文302篇;获得各类教学成果奖50项、科研成果奖26项。为公安机关提供业务咨询及相关专题调研报告32项,为公、检、法机关和社会机构、公民提供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司法技术检验鉴定412起。参与研发的“一种全景照相闪光灯”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权。

——就业情况。2013—201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总体就业率平均达到93%,专业对口就业率在96%以上。

——基础设施。现有左家湾、魏家庄两个校区,占地2100亩,生均548建筑总面积23.67万,其中教学行政用房8.4万㎡,生均32.76㎡;实验实训场所面积3.14万㎡,生均12.22㎡;生均宿舍面积18㎡。现有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0368.93万元,生均4.71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1.39万,馆藏图书61.07万册,生均176.67册;电子图书10.6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2个。已实现图书采访(购)、编目、流通、公共查询等业务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建立了警务训练馆、多功能警体训练馆、擒拿格斗训练馆、电子物证实验室、痕迹检验实验室、DNA实验室、汽车模拟驾驶实验室、民警心理行为训练场、反恐侦查实验楼的实训街区楼等40个实验实训场所;与基层公安机关建立了校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42个。

——办学经费。办学经费有稳定的来源和切实的保障。教育经费由省级财政全额保障,并由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公安厅保障基本建设经费。近三年生均每年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为1.6万元;省公安厅每年拨付专项补贴款1300多万元。2014年征用魏家庄校区土地由省公安厅投资近2亿元。2017年德国政府“德国促进贷款”项目落实,获得贷款3千5百万欧元。

——治理结构和领导班子。现有领导班子成员8人,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熟悉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特点,有的具有丰富的公安实战经历,有的具有公安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经验,是一个政治坚定、爱岗敬业、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学院成立有理事会、“厅院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院局合作委员会等机构,制定有各委员会章程,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

2、始终保持鲜明的公安办学特色。警院坚持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服务的思想,把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行业特点紧密结合,形成了实战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的公安教育特色。

——政治首位,铸就忠诚。思想政治建设是保证公安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地根本性问题。警院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贯穿于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着力把“忠诚基因”融入到学生的血脉,打牢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思想根基,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无论在任何时候、遇到任何情况,都要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培养出了田发文、王志睿、张江海等以身许国的时代英雄和一大批忠诚为民的英雄模范人物。学院获得了“甘肃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厅院一体,协同发展。按照省公安厅党委关于加快“厅院一体化”建设的决定,警院与省公安厅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处、技术侦察处、网络安全保卫处分别建立了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与省公安厅各业务部门密切合作成立了国内安全保卫、信息化应用推广、视频侦查、电子取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等14个紧贴公安行业的特色研究所,在人员上双向“嵌入”、在设备、信息等资源上优势互补,以问题和实战需求为导向,以专项课题研发为平台,以专家团队为支撑,共同开展教学研究、科研攻关和实战演练,用最新研究成果为公安实战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搭建起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嵌入式一体化公安专门人才培养平台。

——学战融合,强化技能。警院以全省公安机关为依托,突出实战思维和技能训练,按照公安工作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实景教学等实战教学方法,把课堂搬到训练场,把实战搬进课堂。与全省14个市、州公安局签订了《院局合作发展协议》,开展院局合作,形成联合培养公安专门人才机制。学院建设与全省公安反恐怖训练基地、禁毒训练基地、警犬训练繁殖基地、技术侦察训练基地、信息网络安全训练基地和刑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等“五基地一中心”相融合,在学生实习、教师实践、人才交流、科研攻关、设备共用等方面全方位交流合作,实战教官全部从公安一线聘请,理论教学与公安实战相互促进,强化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形成了融教学、科研和实战为一体的具有鲜明行业特点和职业特色的实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贴近实际,服务公安。警院既是甘肃公安队伍后备力量培养的主阵地,也是甘肃公安最大的警力储备库存,师生一直承担着备勤、执勤、实战任务,近年来先后参加了藏区维稳执勤、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敦煌文博会等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参与了法制宣传、交通安全宣传、万名青年志愿者学雷锋等万余人次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学院利用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帮助指导基层公安机关办理各种疑难案件。每年有计划送教到公安基层,通过专题讲座、参与实战等形式,为基层一线民警训练专门技能、培训教官。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全部具有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经验。

——严格管理,注重养成。根据公安部《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坚持警务化管理不动摇,实行学生学业成绩和操行分双重考核评价制度,落实学生日常行为纠察制度,强化对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纪律作风的锤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毕业生中有革命烈士、因公牺牲的11人,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的7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的3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的23人次,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的2087人次;有200多人进入省、市、县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其中省公安厅党委有5名成员,市(州)、县(市、区)公安机关领导班子中30%以上,基层公安科、所、队长中50%以上为学院毕业生。

3、公安部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甘肃公安高等教育发展。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公安部常务副部长杨焕宁亲自听取了甘肃公安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汇报,明确表态支持我省发展优质公安教育并成立本科层次的公安学院,表示将争取教育部支持、经费补助、装备等方面予以指导和帮助。公安部相关部门多次就我省公安教育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并于2015年8月21至22日在兰州召开全国公安高等教育建设发展专题研讨会,邀请全国公安高等院校的专家为学院把脉会商、出谋划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2015年5月21日,分管教育的郝远副省长和兼任省公安厅主要领导职务的马世忠副省长,带领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负责同志前往魏家庄新校区实地考察,研究新校区建设工作。

二、基本思路

(一)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牢固确立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树立“厚基础、强能力、重实战”的培养理念,充分发挥公安院校的办学功能,建立以提高实战能力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流程,创新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

(二)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积极吸收借鉴高等教育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我省公安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模式、新路径。全面落实国家深化公安改革及公安院校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符合公安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制度创新加快发展公安本科教育。

(三)稳定规模、健康发展。科学把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发展对公安高等教育的需求,坚持公安院校办学定位,保持办学规模相对稳定。加快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集中力量改善办学条件,夯实办学基础,提升办学能力,促进公安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四)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紧紧把握现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主动适应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和公安院校人才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新要求,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加大力度建设一批一流的公安类学科和专业,促进公安教育协调发展。

(五)突出特色、开放发展。切实推进以专业化、职业化、实战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建立,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更加明晰,培养目标和规格更加合理,以侦查、治安为主体的专业群优势更加明显,特色更加突出。公安科研与实战深度融合,理论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的渠道进一步畅通,对公安工作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厅院一体化”战略全面落实,校局合作不断深化,开放办学局面逐步形成。

三、建设目标

总体建设目标:紧紧围绕全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和“十三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突出公安教育特色,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以服从服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为中心,以推进公安院校人才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为动力,不断改善办学基础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厅院一体化”建设,把学院建设成为我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学历教育、公安科研、在职培训三位一体办学模式,立足甘肃,辐射西北,成为甘肃乃至西北公安司法机关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补充人民警察的主要渠道,为实现甘肃公安升级版战略布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文化引领和智力支持。

(一)体制机制创新与改革

以“厅院一体化”建设为引领,建立完善学院章程、学院理事会、内部质量诊断体系、学术研究与评价体系、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建立完善学院内部质量诊断与评价标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革学术委员会工作机制。加快建立学院招生与公安机关招警协调机制,确保公安专业招生规模与公安机关招警需求有机衔接,与学院培养能力相适应,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争取建立国内安全保卫、技术侦察、网络信息安全监察、反恐等特殊专业岗位和涉密职位以及人才紧缺的少数民族语言、刑事技术、警务通信技术等职位定向招生入警制度,保持定向招录培养规模。提高公安专业毕业生入警比例,使公安专业毕业生入警率达到90%以上,确保其成为公安队伍补充警力的主渠道。同时,立足本省,面向西北地区,为检察院、法院、监狱等部门输送合格毕业生。至2018年,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为5000人,每年培训在职公安民警5000人次以上。招生省区再增加1—2个。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和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制度创新加快发展公安本科教育。

(二)优质特色专业建设

1、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推进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以现有省部级特色(重点)公安类专业为基础,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突出公安类专业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公安专业为主、多种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重点建设好9个新设专业和3个普通专业,将禁毒、经济犯罪侦查专业立项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或公安部重点专业。将刑事技术实验室建设成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教学水平建设。建立健全院系两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将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融入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全过程。继续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以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团队等项目为抓手,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至2018年,建设10门校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政精品课),建设3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

3、实验实训建设。加快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能充分满足教学科研和公安实战需要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和实践实习基地。投入3000万元资金,加强基础实验室、重点专业实验室、实训场馆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仪器设备的领先水平、科技含量和使用率。至2018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5亿元。

4、图书资料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专业图书资料和公安文献资料建设,完善校园网络和公安专网,扩大电子阅览室数量规模,全面实现图书文献信息资源查询和管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至2018年,馆藏图书总量达到70万册。2020年,达到80万册,生均达到160册。

(三)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规模适度、能战会教,顺应公安工作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教官队伍。至2018年,专任教师达到320人,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40%以上,其中正高职称所占比例达到1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0%以上。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达到10人,校级学科带头人达到20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达到40人,培养3—5名在全国公安教育系统有较高知名度、科研成果达到省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优秀领军人才。

(四)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

以“厅院一体化”建设为动力,依托全省公安机关反恐、信息网络安全、禁毒、技术侦察、警犬五个训练基地和刑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立项、完成一批省部级重大公安科研课题,与公安机关共同研发、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和技术专利,参与公安机关行政、刑事案件办理、维稳、执勤数量比“十二五”增长一倍,特别是刑事科学技术、特警、警犬技术、国内安全保卫、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等特殊专业形成战斗合力,为公安机关的技术支撑、文化支撑贡献率更高。至2018年,省部级立项课题20项以上,主参编教材和著作20部,使学院成为甘肃公安理论研究和公安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推进专业对公安实战、社会需求对接,夯实学院技术技能积累的基础,把学院建成全省公安技术技能积累的资源集聚地;深化校局合作,丰富学院技术技能积累的实践形式;开展后备警力资源培养,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公安应用科研能力建设,深化学院技术技能积累的内涵;注重公安文化传承与创新,强化学院技术技能积累的底蕴。坚持学历教育和在职民警培训并重发展,保持年均培训在职公安民警不少于5000人次。到2018年,“厅院一体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服务实战、解决公安实际工作重大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为社会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五)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以“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为契机,紧紧依托公安部“国际警务联络交流项目”,在“十三五”时期试点实施国际警务合作交流,以研讨会、高级别论坛、考察学习等形式,在教官培训、打击毒品、情报分享、能力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交流,促进学院开放办学、培养未来国际执法合作人才。2018年争取组织承办公安部“警务外交与‘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2017年联合新疆等有关警察院校和江苏师范大学藏族法治文化研究中心共同开展汉藏双语公安执法业务培训交流,编写教程组织课题研究,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和服务大局的能力,切实满足民族地区公安机关及公安工作的需要。继续落实好公安部“东西合作素质强警”、“内地与香港警方培训交流合作计划”,派出3—5名骨干教师参加公安部在深圳、香港举办的武力使用教官培训。

四、建设任务

(一)体制机制创新与综合改革

——目标:以“厅院一体化”建设为引领,建立完善学院章程、学院理事会、内部质量诊断体系、学术研究与评价体系、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院招生与公安机关招警协调机制等,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制度创新加快发展公安本科教育。

——内容:加快完善出台学院章程,成立学院理事会,按照省公安厅“厅院一体化”决定,成立相关机构,落实各项工作;建立完善学院内部质量诊断与评价标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革学术委员会工作机制,加快建立学院招生与公安机关招警协调机制,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和学生就业服务中心。

——主要举措:

1、成立学院理事会。依照学院章程,2017年成立由举办单位省公安厅领导、学院领导和相关人员组成的学院理事会,明确工作职责、议事规程,进一步提高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能力。

2、建立完善“厅院一体化”工作机制。2017年,建立由省公安厅政治部为主导、学院和各警种、部门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制订出台人员、设备、场地一体化实施方案和考核奖励办法,各系部主动与厅机关相关部门对接,制订五基地一中心运行办法。国保、治安、交通管理等专业实行业务系部和省厅业务部门融合共建,警犬技术和刑事技术专业实行厅院归口建设,围绕全省公安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由厅属各部门与学院共同开展专题调研、技术攻关、应用推广、课程研发等工作,并实行统一考核与奖惩。

3、制订完善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革方案。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成立专门工作委员会,研究制订符合我院办学实际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规划,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和步骤,落实自主诊改和复核,多层面、多维度解决办学过程中的问题。

4、建立公安专业招生与招警协调机制。在警犬技术和国内安全保卫两个专业实现定向招生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公安专业人才培养渠道。2017至2018年,争取建立技术侦察、网络信息安全监察、反恐等其他特殊专业岗位定向招生入警制度,保持定向招录培养规模,逐步提高公安专业毕业生入警比例。

5、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和学生就业服务中心。2017年正式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配备专职人员,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工作,提高学院中青年教师教学法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为学院整体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优质特色专业建设

——目标:以现有省部级特色(重点)公安类专业为基础,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突出公安类专业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公安专业为主、多种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重点建设好9个新设专业和3个普通专业,将禁毒、经济犯罪侦查专业立项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或公安部重点专业。将刑事技术实验室建设成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立健全院系两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将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融入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全过程。继续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以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团队等项目为抓手,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至2018年,建设10门校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政精品课),建设3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

——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优质公安专业群;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提高科研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构建富有公安特色、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实验实训教学保障体系。

——主要举措:

1、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加强侦查、治安、警犬、网安等专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积极培育优质专业特色,形成独特的应用领域和技术支撑点,构建以公安专业为主体的专业群。警犬技术、网安察、国保、技侦、反恐怖等涉密性、技术性较强的特殊公安专业,逐步全部实行定向招生培养。

2、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分级分类建设。坚持“科学定位、分类建设、优化结构、夯实基础、提升内涵”的发展方向,全面开展“十三五”专业立项建设,对3个院级合格专业给予扶持,立项建设省部级重点特色专业;对9个新设专业立项建设为院级重点专业。

3、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学科专业建设管理体制,实行学院、系部、学科专业带头人三级管理,建立带头人和负责人负责制,实施目标管理,将人、财、物的支配使用权与职责和目标挂钩;构建以系部为主体的学科专业建设框架,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定期组织检查、评估与考核;建立经费、项目滚动管理机制,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成效;建立奖励制度,鼓励支持学科专业带头人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开展横向科研协作。

4、加强教学和科学研究,稳步提升教科研水平。创新优化教科研工作的管理、考核、激励和成果转化机制,以五基地一中心、十四个研究所为依托,组建科研创新团队,集中力量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重点项目;加强与公安机关实战单位合作,突出前瞻性、应用性课题研究;鼓励和支持教学部门举办地方性、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创造条件与国内外同类大学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我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知名度。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保障。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以新老校区建设和改造为契机,以“厅院一体化”为保障,重点建设具有公安特色的国内一流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实现厅院一体化运作,促进资源共享;切实加强院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制定并落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充分利用院内外资源,不断拓展院局合作渠道,保证每个专业都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教师队伍建设

——目标:建设一支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规模适度、能战会教,顺应公安工作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教官队伍。至2018年,专任教师达到320人,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40%以上,其中正高职称所占比例达到1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0%以上。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达到10人,校级学科带头人达到20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达到40人,培养3—5名优秀领军人才。

——内容:切实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重点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和培养培育省部级学科带头人、省部级教学名师、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拔尖人才、后备军和教学团队在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中的主力军作用。

——主要举措: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学院制度,坚持师德师风考核与教学业务考核并重,在教师聘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学术道德承诺制度,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守学术诚信。

2、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骨干,着力加强重点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拓展知名学者专家参与学院科研工作途径,通过举办国内高级别学术论坛、学术讲座等活动,吸引知名专家学者参与课题研究、实验室建设,带动重点学科建设。

3、完善人才双向交流机制。贯彻落实中央部委《关于实施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的通知》、公安部《关于公安院校教师参加公安业务实践和选聘公安机关骨干到公安院校任教的暂行办法》,每年选派8—10名骨干教师到公安实战部门挂职锻炼,同时选拔10名左右驻校教官,确保兼职驻校教官规模常年保持在100人左右。

4、提高青年教师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际国内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与交流;通过聘任兼职教授、特聘教授等方式邀请行业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开展实质性的学术科研合作。建立教授和青年教师之间传帮带机制,指导他们合理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优秀青年教师发现机制,组建重点研究团队,引导青年教师尽快进入科研主流和前沿

5、增加师资队伍建设投入规模。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教师培养、教师工作环境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实施“领军人才工程”和“教师全员培养计划”,引进与培养一批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人才。两年内投入800万元用于引进学科专业领军人才、提升教师博士学历等层次及专业进修、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设立特聘教授、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专项基金。

6、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学院人事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提升专业化建设水平。从人本与效率相统一的人事管理高度出发,完善与教师需求层次相协调的动态服务机制、“人人参与”的人事管理互动机制、创新性人才培育激励机制等三大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在学院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

——目标:以“厅院一体化”建设为动力,推进专业对公安实战、社会需求对接,夯实学院技术技能积累的基础,把学院建成全省公安技术技能积累的资源集聚地;深化校局合作,丰富学院技术技能积累的实践形式;开展后备警力资源培养,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公安应用科研能力建设,深化学院技术技能积累的内涵;注重公安文化传承与创新,强化学院技术技能积累的底蕴。到2018年,“厅院一体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服务实战、解决公安实际工作重大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为社会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内容:依托全省公安机关反恐、信息网络安全、禁毒、技术侦察、警犬五个训练基地和刑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立项、完成一批省部级重大公安科研课题,与公安机关共同研发、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和技术专利,参与公安机关行政、刑事案件办理、维稳、执勤数量比“十二五”增长一倍,特别是刑事科学技术、特警、警犬技术、国内安全保卫、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等特殊专业形成战斗合力,为公安机关的技术支撑、文化支撑贡献率更高。

——主要举措:

1、充分发挥“五基地一中心”和十四个研究所的优势资源。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厅院一体化”发展理念,通过教学、科研和办案的一体化运作,以及资金、资源和信息的一体化运用,促进学院技术技能积累。组织厅机关业务警种部门的高级科研人才和学院一流专业教师,利用配备的国内先进仪器设备,针对公安实战中出现的警综平台系统维护升级、模糊人像(车牌)识别、多波段光源在室外犯罪现场勘查中的合理应用、大城市流动人口跟踪管理等一系列急、难问题合力攻关,设计、开发5—10项技术专利或应用系统,为社会综合治理提供支撑。

2、以校局合作平台为载体,以刑事科学技术(技术侦察)、警犬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等技术型专业为引领,以形成多警种联合作战、提高公安机关处警能力为目标,丰富技术技能积累的实践形式。在全省14个市州公安机关、50余个试点县公安局,建立警犬支队、大队,将国际先进的警犬训练、繁殖、实战技术推广应用,同时与各级公安机关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特警、警犬、刑侦、治安多警种综合演练,参与各地区大要案件的侦破和重大犯罪嫌疑人的抓捕,形成一整套符合我省各地实际、经得起实战考验的多警种联合办案技战术体系,为全省社会治安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积极开展警营文化传承与创新,强化技术技能积累的底蕴。2017年,省公安厅将依托我院建成甘肃省警察博物馆、警察文化展览馆,这是我省公安事业和公安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为学院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搭建起一座崭新的平台。

(五)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目标:以“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为契机,抓住我省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关键节点有有利因素,紧紧依托公安部“国际警务联络交流项目”,在“十三五”时期试点实施国际警务合作交流,以研讨会、高级别论坛、考察学习等形式,在教官培训、打击毒品、情报分享、能力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交流,促进学院开放办学、培养未来国际执法合作人才。

——内容:以警犬训练繁殖技术为引领,在与省公安厅深度融入的基础上,扩大合作范围和内容,邀请香港警察学院加入,共同研究警犬训练繁殖和应用问题;继续落实好公安部内地与香港警方培训交流合计划,派出骨干教师参加公安部在深圳、香港举办的武力使用教官培训,同时积极争取该项目在我院落户,承办有关国际合作培训;以“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为契机,充分发挥我省在丝绸之路所处有利位置,组织承办公安部“警务外交与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 重点研讨21世纪丝绸之路的安全保障、利益保护、警察等准军事力量的软运用、上海合作组织警务国际合作等,进一步提升学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联合新疆等有关警察院校和江苏师范大学藏族法治文化研究中心共同开展汉藏双语公安执法业务培训交流,编写教程组织课题研究,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和服务大局的能力,切实满足民族地区公安机关及公安工作的需要。

——主要举措:

1、积极联系、申报,在2017年举办全国或西部地区警犬工作会议,邀请香港等地区执法部门参与,共同研究警犬训练繁殖和应用问题。

2、争取公安部和省公安厅政策支持,在2年内派出3—5名优秀教官、教学名师赴香港警察学院参加培训,同时邀请对方教官来学院考察交流,举办讲座、座谈,共同研究警察武力使用等相关问题。

3、积极争取公安部“国际警务联络交流项目,力争在2018年承办由公安部、全国公安院校、澳大利亚、新西兰执法部门参加的国际警务联络高级别交流合作论坛,探讨进一步有效打击跨国犯罪,在追逃追赃、打击毒品、情报分享、能力建设等多个领域取得合作成果。

4、按照不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建设法治公安的要求,认真研究分析我省及周边省份、国家和地区在反恐、国际执法合作方面的特殊性和复杂因素,同时解决民族地区、国边境执法工作的语言障碍,组织专门人员,联合西藏、新疆等有关警察院校和江苏师范大学藏族法治文化研究中心开展汉藏双语公安执法业务培训,编写《公安执法常法律汇编》《刑侦学专有术语汇编》《治安学专有术语汇编》《公安刑事执法基本流程》《公安行政执法基本流程》等5部双语教程。

五、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17年5月至6月,动员部署,成立相关机构,完善相关制度,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制订时限表、任务书。

第二阶段: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按照任务书、职责表,全力开展建设,注重打造、提炼甘肃公安教育特色,在特色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上形成“制高点”,初步形成竞争优势;引进20名高层次师资,“五基地一中心”运行规范,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制度机制、技术技能积累、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取得预期成果。

第三阶段:2018年6月至7月,检查、验收、整改。对照任务书和建设规划,逐项、逐部门、逐人开展验收检查。对验收不合格、或任务目标没有完成的,责令限期整改完善。形成建设任务总结报告,确保办学基础更加完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取得一批显著成果,基本实现“六个一流”。

 六、资金预算

(一)总体预算表

序号

支出科目用途

金额

(万元)

预算根据及理由

一、体制机制创新与

改革

学院理事会成立及运行

5


“厅院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及运行

10

五个训练基地、一个研究中心日常运行管理及维护,与省厅各业务部门对接及融合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及运行

100

在省公安厅主导下,建立全省公安机关和学院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学院学生就业服务中心

教师教官发展中心成立

及运行

100

立项组建教师教官发展中心,软硬件建设及人员引进

建立完善学院招生与公安机关招警协调机制

35

在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协调下,进一步完善公安类专业定向招生培养,不断提高入警率。

小计

250


 

 

二、

优质特色专业建设

 

 

省部级特色重点专业

立项建设

10

立项两个专业建设成为省部级特色或重点专业

普通专业立项建设

60

全力开展9个新设专业立项建设,建设水平达到院级合格;开展3个合格专业立项建设,建设水平达到院级重点专业。

精品课程建设

50

立项建设10门左右院级、3—5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政精品课)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50

立项建设3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

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引进

80

建设完善网络课程平台,引进20门左右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专业训练教材、理论研究

专著出版

100

支持编写出版专业实训类教材20部,理论研究著作3—5部。

教学仪器设备

2000

为治安、刑侦、刑事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等专业购置一批国内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建成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5亿元

实训基地建设

200

扩大校局合作规模,完善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

图书资料

850

完善校园网络和公安专网,扩大电子阅览室数量规模,全面实现图书文献信息资源查询和管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馆藏图书总量达到80万册。

重大教科研项目

100

支持教师申报立项厅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组织学院与公安机关开展公安科研、技术研发,形成一批理论研究成果、技术应用系统、发明专利等。

小计

3500


三、师资队伍建设

高层次师资引进培养

400

引进30名左右高层次专业人才

教师全员培养工程

100

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进修、业务培训、考察、学习交流、教研活动等

校局合作、积极落实

“双千计划”

150

进一步加强与全省14个市州公安机关合作,聘任一批驻校、兼职教官,建立教师教官库,落实好“双千计划”等

领军人才工程

100

引进学科专业领军人才、提升教师博士学历等层次,设立特聘教授、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专项基金。

小计

750


四、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


民警培训及社会服务

100

近两年再培训1.5万人次在职公安民警,培训6千名全省中小学校禁毒师资。

公安科研与成果转化

50

针对公安实战中出现的警综平台系统维护升级、模糊人像(车牌)识别、多波段光源在室外犯罪现场勘查中的合理应用、大城市流动人口跟踪管理等一系列急、难问题合力攻关,设计、开发5—10项技术专利或应用系统,为社会综合治理提供支撑。

组织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及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10

支持鼓励各社团、青年志愿者及相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

公安实战研究与实践

90

组织相关部门将国际先进的警犬训练、繁殖、实战技术推广应用,同时与各级公安机关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特警、警犬、刑侦、治安多警种综合演练,参与各地区大要案件的侦破和重大犯罪嫌疑人的抓捕,形成一套符合我省各地实际、经得起实战考验的多警种办案技战术体系

小计

250


五、国际合作交流

举办一次高层次国际警务合作论坛

50

积极争取公安部“国际警务联络交流项目”, 承办由公安部、全国公安院校、澳大利亚、新西兰执法部门参加的国际警务联络高级别交流合作论坛

落实公安部内地与香港警务培训项目

100

争取公安部和省公安厅政策支持,在2年内派出3—5名优秀教官、教学名师赴香港警察学院参加培训,同时邀请对方教官来学院考察交流,举办讲座、座谈,共同研究警察武力使用等相关问题。

组织开展藏汉双语培训教程开发

100

联合新疆等有关警察院校和江苏师范大学藏族法治文化研究中心开展汉藏双语公安执法业务培训,编写5部双语教程。

小计

250


合计

5000

资金主要来源为“德国促进贷款”项目

 (二)分年度具体预算表

年度

支出科目用途

金额

(万元)

预算根据及理由

2017

体制机制创新与改革

150

年内成立理事会、厅院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创业平台和教师教官发展中心等机构

优质特色专业建设

省部级特色重点专业立项建设

5

两个拟建设成为省部级特色或重点专业的专业立项同,启动资金和第一阶段建设

普通专业立项建设

30

9个新设专业建设和3个合格专业立项,启动资金和第一阶段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

20

立项启动建设5门院级、1—2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政精品课)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20

立项启动建设2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

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引进

40

建设完善网络课程平台,引进10门左右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专业训练教材、理论研究专著出版

50

支持编写出版专业实训类教材10部,理论研究著作1-2部。

教学仪器设备

1000

为治安、刑侦、刑事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等专业购置第一批国内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立项建设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实训基地建设

100

扩大校局合作规模,完善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

图书资料

400

完善校园网络和公安专网,扩大电子阅览室数量规模。年内新购置图书10万册。

重大教科研项目

50

申报立项厅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10项以上,组织开展公安科研、技术研发,形成一批理论研究成果、技术应用系统、发明专利等。

师资队伍

高层次师资引进

300

引进20名左右高层次专业人才

 

年度

支出科目用途

金额

(万元)

预算根据及理由

2017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全员培养工程

40

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进修、业务培训、考察、学习交流、教研活动等

校局合作、积极落实“双千计划”

70

进一步加强与全省14个市州公安机关合作,聘任一批驻校、兼职教官,建立教师教官库,落实好“双千计划”等

领军人才工程

50

引进学科专业领军人才、提升教师博士学历等层次,设立特聘教授、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专项基金。

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

民警培训及

社会服务

40

近两年再培训1.5万人次在职公安民警,培训6千名全省中小学校禁毒师资。

公安科研与成果

转化

20

针对公安实战中出现的一系列急、难问题合力攻关,设计、开发3—5项技术专利或应用系统

公安实战研究

与实践

40

开展警犬训练繁殖、实战技术推广应用,开展特警、警犬、刑侦、治安多警种综合演练,初步形成多警种办案技战术体系

组织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及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5

支持鼓励各社团、青年志愿者及相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

国际合作交流

落实公安部内地与香港警务培训项目

50

争取公安部和省公安厅政策支持,年内派出2—3名优秀教官、教学名师赴香港警察学院参加培训

组织开展藏汉双语培训教程开发

50

联合新疆等有关警察院校和江苏师范大学藏族法治文化研究中心开展汉藏双语公安执法业务培训,编写5部双语教程。

合计

2530


 

年度

支出科目用途

金额

(万元)

预算根据及理由

2018

体制机制创新与改革

100

理事会、厅院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创业平台和教师教官发展中心等机构完善运行

优质特色专业建设

省部级特色重点专业立项建设

5

两个拟建设成为省部级特色或重点专业的专业立项同,启动资金和第一阶段建设

普通专业立项建设

30

9个新设专业建设和3个合格专业立项,启动资金和第一阶段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

30

立项启动建设5门院级、1—2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政精品课)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30

立项启动建设1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

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引进

40

建设完善网络课程平台,引进10门左右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专业训练教材、理论研究专著出版

50

支持编写出版专业实训类教材10部,理论研究著作1-2部。

教学仪器设备

1000

继续为治安、刑侦、刑事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等专业购置第二批国内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100

扩大校局合作规模,完善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

图书资料

450

完善校园网络和公安专网,扩大电子阅览室数量规模。新购置图书10万册,总量达到80万册。

重大教科研项目

50

申报立项厅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10项以上,组织开展公安科研、技术研发,形成一批理论研究成果、技术应用系统、发明专利等。

师资队伍建设

高层次师资引进

100

引进10名左右高层次专业人才

年度

支出科目用途

金额

(万元)

预算根据及理由

2018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全员培养工程

60

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进修、业务培训、考察、学习交流、教研活动等

校局合作、积极落实“双千计划”

80

进一步加强与全省14个市州公安机关合作,聘任一批驻校、兼职教官,建立教师教官库,落实好“双千计划”等

领军人才工程

50

引进学科专业领军人才、提升教师博士学历等层次,设立特聘教授、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专项基金。

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

民警培训及

社会服务

60

近两年再培训1.5万人次在职公安民警,培训6千名全省中小学校禁毒师资。

公安科研与成果

转化

30

针对公安实战中出现的一系列急、难问题合力攻关,设计、开发3—5项技术专利或应用系统

公安实战研究

与实践

50

完善并最终形成多警种办案技战术体系

组织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及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社会服务

5

支持鼓励各社团、青年志愿者及相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

国际合作交流

举办一次高层次国际警务合作论坛

50

积极争取公安部“国际警务联络交流项目”, 承办由公安部、全国公安院校、澳大利亚、新西兰执法部门参加的国际警务联络高级别交流合作论坛

落实公安部内地与香港警务培训项目

100

争取公安部和省公安厅政策支持,年内派出2名优秀教官、教学名师赴香港警察学院参加培训

合计

2470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一是依照学院章程,成立由学院举办方——省公安厅、学院领导和相关人员组成的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理事会,统筹、指导学院建设发展工作,对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审议,确保建设工作依法依章顺利进行,学院建设目标顺利实现。二是由成立“厅院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指导“厅院一体化”建设工作,确保“五基地一中心”运行顺畅。三是改革完善、运行好学院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院局合作委员会等议事机构,确保相关工作目标任务完成。

(二)制度保障

按照省公安厅关于加快推进“厅院一体化”建设的决定,制订各项具体落实方案,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人员,确保办学定位及目标和学院发展愿景实现;严格落实学院章程,加强依法治校能力;按照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全面启动相关项目,落实各项工作,确保建设目标实现。

(三)资金保障

一是科学预算、合理使用德国政府“德国促进贷款”项目3千5百万欧元(2.7亿元人民币),开展基础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实训场馆、“五基地一中心”和学院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达到建成西北一流校区环境、一流师资、一流实验实训场馆的目标;二是争取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建设资金;三是学院自筹资金,保障两年内投入800万元用于高层次师资引进、培养、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