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自评报告

来源: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发布时间:2018-09-28 09:39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和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工作部署,我院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全力推进评估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根据《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确定的评估原则和内容,我们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对主要评估指标和关键评估要素逐项分解,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建立了由分管院领导负责,教务处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确保了评估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及时准确完成了评估数据信息的采集、汇总、录入、校验、分析工作以及校长、教师、学生在线调查问卷填报工作,并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审核。

前期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后,我们对照评估内容和指标,对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认真开展自评、总结和整改,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评情况

自评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评估原则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既立足实际、客观评价,又着眼长远,谋划发展。梳理分析,找准薄弱点;查缺补漏,确定整改点;改革创新,打造新亮点;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完善办学条件,激发办学活力,促进警学融合,校局合作和“厅院一体化”建设,提高公安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更好地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服务,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办学基础能力

2016年以来,学院在省公安厅和省教育厅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公安高等教育    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和《甘肃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围绕办学发展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学院设本工作,不断改善办学基础条件,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学院新发展,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较大进步。2017年,我院成功入选“甘肃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标志着我院建设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1、校园基础设施。学院目前有两个校区,总占地1984.07亩。左家湾校区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左家湾169号,占地161.07亩,总建筑面积69281.3平方米。魏家庄校区位于兰州市皋兰县石洞镇魏家庄村,占地1823亩,距兰州市区30千米。魏家庄校区新建警务实战训练场、体育训练场、靶场、公寓、图书馆、教学办公楼等教学训练场所和路网、管沟、环境绿化、景观等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

2、教学条件。近几年,我院先后改造和新建了痕迹显现实验实训室、图像处理实验实训室、模拟派出所、视频侦查实训室、交通事故处理实训室、电子物证实验室、执法办案综合平台、民警心理行为训练系统等十多个院内实验实训场馆。同时,在魏家庄新校区新建了反恐训练基地、警犬训练繁殖基地、禁毒训练基地、信息网络安全训练基地、技术侦察训练基地和刑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等“五基地一中心”以及多功能警体训练馆、射击馆、擒拿格斗训练馆、实训街区楼、反恐侦查实验楼等。图书馆藏纸质图书增至60万册、电子图书20万册,建成两个电子资源数据库,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0500GB,教学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双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院按照“厅院一体化”发展思路和本科院校建设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加强教师培养,逐步构建起一支专兼结合、能战会教的“双师”型教师教官队伍。

1、优化结构,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教官队伍。根据教学和专业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分步骤地招录引进高层次教师充实教师队伍。通过全省公务员招录渠道,引进硕士以上学历专业教师20多名,从全省公安机关聘任专任和“双师型”教师138名,从国内6所公安本科院校和省内8所普通高校聘任兼职教授65名,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同时,长期聘请全省公安机关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官来院讲学任教、指导训练和合作开展学术研究,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训练的实效性。

2、加强培养,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组织选派200余人次教师参加了公安部、教育部、省公安厅和教育厅举办的各级各类业务进修和专业技能培训,40多名教师到基层公安机关开展业务实践活动,30多人次教师赴我省部分市县开展送教交流活动。组织举办了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教学口新任处科级干部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及教师业务培训等多期培训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教学训练水平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专业人才培养

1、实行“厅院一体”、“院局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我院与省公安厅各业务部门实行双向“嵌入”、紧密配合、服务实战。紧紧依托全省公安机关“五基地一中心”,在人才、设备、信息等资源方面共享、互补、互动。按照“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公安院校新型培养模式,建立并完善了警院教师与公安机关业务骨干双向交流机制和警院与公安实战单位的协作机制,各市州公安局确定1个以上县级公安局或市州公安局内设机构,作为警院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目前,已在全省各市(州)、县公安机关建立了近50个实习实践基地。

2、创新改革教学训练方法,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加大了学历生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使校内实践教学课时数不低于总课时数的50%通过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实战演练,推广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训练载体,提高教学训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院学生在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一项个人二等奖、七项个人三等奖,在全省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中也屡获佳绩。

3、突出实践教学,强化专业能力考核。根据“教、学、练、战”一体化培养模式的要求,重点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专业能力考核。一是设置专业课综合实训考核,模拟侦查、治安案件从受立案到结案整个过程(依据公安机关网上执法办案系统制作立案报告、现场勘查报告、讯问/询问笔录、结案报告等),制作完整的案卷。二是设置计算机应用能力达标考核,学生毕业前必须达到公安机关对基层民警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达标要求。三是设置体能达标考核,学生必须达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体能标准》。四是设置警务技能达标考核,按照公安部基层民警警务实战基础训练内容,设置了徒手防卫与控制、警械使用、武器使用、警用装备、警务战术等考核项目。

(四)学生发展

学院培养的学生政治信念坚定、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优良,受到各级用人单位的好评,展现了学院忠诚教育、宗旨教育的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1、坚持政治建校,强化忠诚教育和宗旨教育。我院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制度,新生入学教育和警务化训练每年安排45天,促进了良好行为规范、严明纪律作风的养成。坚持以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打牢学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思想根基,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从源头上确保公安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2、注重学生社团建设,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培育和正确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目前,成立有学生会、“警苑”文学社、仪仗队、国旗护卫队、警务纠察队、思辩社、博雅轩书画社、风云武术队、利剑特训队舞蹈社、读书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十余个学生社团组织。各社团在学院党委和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坚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院党委、院团委和学生处的各项工作安排,积极配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3、加强服务与指导,解决学生入学、就业等实际困难。学院设有奖学金,受奖比例30%;设有特困生补助,补助比例10%;优秀学生还可享受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学院成立了就业指导委员会,在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方面向学生就业工作倾斜,通过公务员考试辅导、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服务、指导学生提高公务员考试应考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情况,争取在政策上对我院毕业生予以倾斜,并加强与上级有关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2015年,警犬技术专业实现定向招生培养,2016年,国内安全保卫专业也顺利实现定向招生,进一步畅通了学生入警就业渠道。通过不懈努力,近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就业率稳步提升。

(五)社会服务能力

 我院实行学历教育和在职民警培训并重发展,始终坚持面向公安、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服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思想,做大做强在职民警培训教育,同时也为检察、法院、司法等其它政法机关提供技术设备、训练场地、培训师资等服务。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维稳、大型活动安保等社会服务活动,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不断加强在职民警培训工作,为全省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发展服务。保持年均培训民警1万人次的规模,改革培训内容和方式,积极推动“轮训轮值、战训合一”训练模式,在实战背景下培养训练学员,强化民警对新技能、新战术、新装备的掌握和应用训练,不断提高公安民警单兵和集体作战能力。利用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帮助指导基层公安机关办理疑难案件,破解技术难题。通过专题讲座、送教下基层、战例推演、参与实战等形式,为公安机关培训战术教官,为一线民警训练专业技能,为全省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加大教育资源开放力度,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实现办学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学院目前建成的刑事侦查、刑事技术、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民警心理训练、警务技能训练等40多个实验实训场馆,在满足校内各专业学生、各类培训学员教学训练的同时,积极向公安、司法、海关、航空等部门提供训练和服务保障。近两年来,组织承办了多项全省公安机关实战赛事,学院物证鉴定中心协助公安司法机关解决疑难技术问题,受理送检案件30余起,出具检验鉴定报告80余份,为相关部门提供30余场次、3064人(次)的警务实战射击训练和服务保障。同时,积极组织教师赴基层公安机关送教活动

3、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维稳、大型活动安保等社会服务活动,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近年来,在省公安厅、省人社厅等上级部门领导组织下,共派出2000余人次师生参加了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兰州赛段)、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大型活动的安保执勤任务和省直机关招考公务员面试场地执勤服务工作,派遣百余名学员参加维稳执勤任务。学院培养的学历生和各层次培训学员职业意志坚定、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突出,经受各类实战和实训考验,锤炼出“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会工作”的意志品质,深受上级部门和各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主要问题

(一)专业建设发展不均衡。相对于刑事侦查、刑事技术、治安管理等优势特色专业,其他专业建设尚未取得明显进步,特别是新设的国内安全保卫、警犬技术、特警等专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仍处于建设阶段,专业综合实力有待提升。

(二)教科研水平相对薄弱。在省内外或行业内部具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专业(学科)带头人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教科研成果总量偏少,特别是在核心期刊、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教科研成果较少。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完善。目前我院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仍比较传统,存在方法单一、数据零散、内容片面等问题,缺乏相对独立的教学督导职能部门,领导体系、制度保障体系、数据监控系统、评价指标等尚未建立或得到完善。

(四)基础建设经费不足。由于我院建设经费长期未列入省上财政预算,导致办学经费缺口较大,对学院建设发展影响较大。

三、整改措施

今后,我们将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政治建校、特色立校、质量兴校、改革强校”的办学理念,围绕公安中心工作、服务公安工作大局,全面落实“厅院一体化”建设工作部署,不断创新校局合作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坚持实战牵引、贴近实战,始终站在实战的最前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推动公安教育训练的跨越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切实增强教育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全警参与、科学布局,着力提升教育训练的集约化水平。实行学历教育、公安科研、在职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在西北地区公安院校中达到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设备、一流的科研水平、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实训基地,实现1万人的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综合规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加强专业建设。按照“公安专业创品牌,非公专业促就业;民警培训提质量,社会培训增效益;师资科研上台阶,管理服务讲规范”的思路,将治安管理、刑事侦查、刑事科学技术等一批省部级重点、特色公安专业建设成为全国公安高职院校中的一流专业,其中部分课程建设和实验实训教学水平达到全国公安院校中的前列。探索建立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非公安专业建设及办学特色,以“教会一门技能”为目标,不断完善“订单培养、定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注重师资科研。牢固树立“人才强校”思想,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内培与外引结合、借智和挖潜并重,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专业带头人,建设一支规模适度、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开拓创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专业化师资队伍,为学院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依托“五基地一中心”,建设完善具有公安特色的科研工作机制,促进科学研究工作和行业实战紧密结合,全面提升科研水平和能力。力争再获得有行业特色的国家级课题1-2项,省部级课题5项以上,成果获得省部级奖2项以上,主参编教材和出版著作10部以上,在重点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以上,其中在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10篇以上,使学院成为甘肃公安理论研究和公安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

(三)提高培训质量。在职民警培训实现工作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实现规模结构和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发展,推动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深入开展对公安民警岗位知识与能力需求的分析,适应公安工作多样化、差别化的发展需求,坚持按需施教和贴近实际、服务实战原则,积极开展分级分类教育培训。强化参训民警对新技能、新战术、新装备的掌握和应用训练,增强培训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升民警警务实战技能。

(四)拓展社会服务。努力提升社会培训工作能力和水平,在继续高水平完成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毒品预防及保安业务等培训服务工作的基础上,立足公安院校特色,逐步向社会各行业延伸,扩充社会培训业务,增加培训内容,拓展培训领域,打造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培训品牌,扩大培训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规范管理服务。按照校园与“五基地一中心”同步建设、新老校区同步运行、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左家湾校区基础条件,规划建设好魏家庄新校区,把校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设施齐全、具有浓厚警营文化氛围的园林式、生态化校园。不断探索学生警务化管理新模式,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从细节改起,从小处做起,切实推动警务化管理工作向“人性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六)根据省教育厅、省公安厅安排部署,积极做好“设本”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