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 > 专题专栏 > 党建视窗 > 正文

感悟南梁精神,铸牢忠诚警魂

——赴南梁革命教育基地学习有感

来源:政治处    发布时间:2019-05-31 14:26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学生处机关党支部 杨丹


2019年5月24日,跟随学院主题党日教育活动的脚步,我们来到了位于庆阳市华池县的南阳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探寻革命遗迹,缅怀革命精神,我们在先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感受峥嵘流逝的岁月,感受曾经弥漫的硝烟,在南梁精神的内涵里体悟理想信念。

行程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华池县的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走进陈列馆,赫然映入眼帘的是石板上镌刻的解放日报在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三月十三日登载的“马锡五同志的审判方式”的文章,以及毛主席的题词:一刻也不离开群众。作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马锡五在审查判案的过程中始终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到审判工作中,不断走出法庭,深入群众中间了解情况,弄清案情事实,合理调解,将判决和调解相结合,在坚持政策法令的原则下,对一般民事案件进行合理的调解,且实行座谈式而非坐堂式,"民门"而非"衙门"的方式,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誉,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案例供世人学习。新华社评论《马锡五同志的审判方式》中,归纳为三个审判特点:深入调查;在坚决执行政策法令和维护群众基本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调解;诉讼手续简便。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马锡五同志以法律为准绳,丈量审判与民主之间的距离,在实际工作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依法办事,廉洁奉公,其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的工作态度,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共断案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我们在场的每个人。“法者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关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只有在人民中活着的法才是唯一合理的法”,这些赫然屹立于墙上的大字,无一不警醒着我们虽没有从事审判工作但学法、用法、发扬法律之精神的每个人。

行程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南梁革命纪念馆,从馆藏的珍贵遗物中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伟大祖国的发展做出的卓越的成就和无畏的牺牲。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他们把自己最青春的年华,最光辉的岁月,都无私的奉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是勇于为人们的利益,为国家的利益作出牺牲的先贤,是伟人,是英雄,也是每个同你我一样,有血有肉的凡人,但他们,却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纪念馆中意气风发的雕像,是先辈们的壮志踌躇和矢志不渝。一件件有年代印记的实物,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图画,一篇篇真实记载的文字,都诉说着峥嵘的岁月,时代的变迁,都弥漫着历史的烽烟。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在南梁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我们肃立默哀,鞠躬致敬,为挥洒热血、付出生命的先烈致敬,致敬他们舍小我为大国的无私精神,致敬他们在艰苦的革命年代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回顾峥嵘岁月,缅怀革命精神,我们在党旗前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倾听着我们的誓言,长眠于沃土的先贤们也倾听着我们的誓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卷狂澜,开天地,越百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着、努力着。他们可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勇,我们可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兴盛而拼搏,英雄的国家造就英雄的人民,英雄的时代有英雄的人民。

“牢记初心未敢忘,重温旧誓谒南梁。追思往事风雷劲,铭记先贤云梦长。矢志难移织绵绣,壮怀不已谱华章。试看华夏复兴路,亿万尧民奔小康。”杨言钰老师的诗歌将我们带回到了曾经,带回到了现在,前人壮志难酬,今人初心未改,追思往事,试看今朝,祖国一天比一天好,我们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断在向前进。

在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遗址、在军民大生产纪念馆、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校部旧址,我们参观留念,唱悠扬动听的红歌,听娓娓而谈的讲解,天高云淡,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记载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演绎和再现了我们未曾经历的革命年华。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旧貌换新颜”。面对经济困难的艰难形势,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简单明了的八个大字,教给生产区人民努力奋斗的目标和实际的操作,也把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留给了我们。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把最朴实的精神、最深邃的思想、最坚贞的誓言都留给了我们。带着初心,带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在时代的感召下,在南梁精神的鼓舞下,在先贤精神的指引下,肩负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铸牢忠诚的警魂,以更加奋进的姿态为我们所热爱的公安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